稻香薯韵润天府 品牌强农谱新篇——仁寿县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分享到:

在四川盆地中部,岷江之畔,仁寿县这片1400余平方公里的沃土正演绎着现代农业的蝶变。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这里不仅孕育着传承千年的农耕文明,更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以“天府仁品”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打造出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仁寿样本”。

一、品牌筑基,从“红苕县”到“品牌强县”的跨越

曾几何时,仁寿因红薯种植广、产量高而被戏称为“红苕县”。如今,这个带着泥土气息的称呼已演变为产业升级的起点。依托“天府仁品”区域公用品牌,仁寿将传统粮油产业推向价值链高端:

“东坡味稻”香飘四海

在珠嘉现代农业粮食园区,580亩巨型稻如绿色长城绵延天际。这种株高1.8米的“稻中巨人”,亩产突破704.6公斤,米粒晶莹如玉,口感软糯回甘。通过“稻+蛙”“稻+虾”立体种养模式,仁寿大米不仅实现生态种植,更以“订单农业”形式直供高端市场,电商平台上的精品礼盒装供不应求。

红薯产业“甜蜜转身”

从“救命粮”到“致富薯”,仁寿红薯历经沧桑。田夫农业创新“柑橘林间套种红薯”模式,既盘活撂荒地,又提升土地效益。中盛禾红薯合作社采用全地膜覆盖机械化种植,培育出淀粉含量高、口感绵密的新品种,开发出冷鲜薯丁、红薯淀粉等深加工产品。“薯丞相”品牌系列产品年销量突破500万斤,让红苕变身“金豆豆”。

二、产业赋能,三产融合激活发展动能

仁寿县以工业化思维推动粮油产业升级,构建“种植—加工—销售—文旅”全产业链:

科技赋能现代农业

与四川农业大学、省林科院共建产学研基地,推广“五统一”标准化种植,建成5000亩油茶基地、2000亩红薯示范园。在卫智达农业的千吨级山茶油工厂,透明化生产线让消费者通过手机扫码即可追溯油品从采摘到灌装的全流程。

品牌联动拓展市场

连续五年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西博会等展会,“蜀太太”山茶油凭借“零添加”工艺斩获金奖,“好味稻”大米通过香港食环署认证。线上线下融合发力,抖音直播间里,“中心街徐姐商行”的软香米以2.3元/斤的亲民价掀起抢购热潮;线下体验店中,“云上禾谷”东北新稻与本地特色产品组合销售,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农旅融合擦亮名片

将“汪洋裸依谷”“响水六坊”等农业园区与黑龙滩、乐高乐园串联,打造“春采枇杷夏摘桃,秋收稻谷冬挖薯”的四季农旅路线。曹家梨采摘节、藕塘玫瑰花节期间,日均接待游客超万人,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0%。

三、政策护航,构建产业振兴长效机制

仁寿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链”,出台《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户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

真金白银强基础

近三年整合涉农资金1.2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15万亩,配套建设烘干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给予每亩200元补贴,金融机构推出“乡村振兴贷”,累计发放贷款3.5亿元。

创新模式促增收

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模式,中盛禾红薯合作社与2000余农户签订保价收购协议,户均年增收8000元。在巨型稻基地,村民通过土地入股、务工就业、产品代销三重渠道实现收入翻番。

质量监管树口碑

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28家企业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利剑护农”专项行动,严查假冒“天府仁品”标识行为,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四、未来展望,绘就粮油产业新图景

站在新起点,仁寿县正以“天府森林粮库”建设为契机,谋划粮油产业新蓝图:到2025年,实现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5万吨以上,建成长江上游柑橘产业集群核心区,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至65%。

从“红苕县”到“品牌强县”,仁寿县用二十年时间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跨越。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金黄的稻穗与紫红的红薯交织成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天府仁品”的金字招牌正引领百万群众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本文地址:http://www.nongyetoutiao.com/xinwen/94.html

温馨提示:创业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编辑声明:农业头条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为作者小农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1074976040@qq.com

快讯

小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