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助力盐碱地变良田,守护国家粮食安全》

分享到:

近日,一项名为“点渍成丰”的盐碱地改良项目在山东省昌邑市柳疃镇取得显著成效。该项目通过自主研发的“微生物高分子土壤改良剂”结合智能控制系统,成功将原本贫瘠的盐碱地转化为高产农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盐碱地治理迫在眉睫

据统计,我国盐碱耕地面积达1.14亿亩,约占全国耕地的五分之一,且呈现逐年增加趋势。盐碱化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作物减产严重,部分区域甚至被迫弃耕。昌邑市作为滨海盐碱地典型区域,长期面临土壤返盐、淡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传统改良方法成本高、效果有限。

技术创新破解治理难题

“点渍成丰”项目团队从盐碱地土壤中筛选出6株耐盐益生菌(如枯草芽孢杆菌),并创新性地将聚谷氨酸与海藻多糖复合,研发出兼具“阻盐保水”和“促生抗逆”功能的生物改良剂。田间试验显示,该改良剂可使轻度盐碱地上层土壤含盐量降低48.35%,中度盐碱地小麦增产15.69%。项目还配套开发了“纳滤膜排盐系统”和“大数据智控平台”,实现水盐动态精准调控。

政企协同推动规模化应用

项目积极响应国家《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总体规划》,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千亩示范区。昌邑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这种‘物理+化学+生物’的综合治理模式,成本仅为传统方法的60%,且无二次污染,为滨海盐碱地修复提供了可复制经验。”目前,项目已获2项国家专利,并与多家农业企业达成技术授权协议。

未来展望

团队计划未来三年在黄河流域推广50万亩改良技术,预计可新增粮食产能3亿斤。项目创始人李祥瑞表示:“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改良土地,更要构建‘智慧农业’生态,让每一寸盐碱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


本文地址:http://www.nongyetoutiao.com/xinwen/66.html

温馨提示:创业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编辑声明:农业头条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为作者小农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1074976040@qq.com

快讯

小农

热文

小农
  • 日榜
  • 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