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牌力量·富农同兴——雪域神牛到富民“金牛”的故事

分享到:

祁连雪山巍峨,雪域草原辽阔。在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的这片净土上,生活着世界独有的纯白牦牛——天祝白牦牛。它是雪域高原的精神图腾,是大自然馈赠的珍稀瑰宝,黑亮的眼眸里映着草原的澄澈,却也曾因“产犊率低、成活率低、产肉量低”的“三低难题”,让牧民们守着“宝贝”难寻致富路,这份雪域馈赠的价值,一度被现实困境掩盖。

“如何让白牦牛从‘雪域神牛’变成‘富民金牛’?”天祝牧民的期盼,跨越千山万水,传到了渤海之滨的天津。当津甘东西部协作的春风吹进雪域草原,一场关于守护物种、赋能产业、富裕百姓的帮扶故事,就此拉开序幕。

破解“三低”难题,科技是关键钥匙。天津蓟州区精准对接天祝产业痛点,迅速协调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专家团队,将前沿科研力量 “搬”到高原牧场。不同于传统帮扶模式,“天津农科院+天祝推广站 +基地”的创新协作机制,让科技资源直抵产业一线。专家们扎根草原,结合白牦牛生长习性与高原环境,研发出 3 个关键生长期专用日粮配方;同步建立 3 个育肥科技示范点,手把手向牧民传授科学养殖技术,从饲料配比到疫病防控,从繁育管理到生长监测,每一个环节都注入“天津智慧”。

科技赋能的成效,在草原上悄然绽放。曾经困扰牧民的“三低” 瓶颈被逐一打破——天祝白牦牛的产犊率、繁殖成活率双双提升75%,每头牛平均增收超千元!当牧民们看着牛圈里健壮的牦牛犊、称重时上涨的肉产量,脸上的笑容比雪山阳光更灿烂。天津的科技之光,不仅守护了这一珍稀物种,更打通了雪域高原“科技兴农”的最后一公里,让“养牛难、增收慢”的老问题成为过去。

如果说科技是产业发展的“引擎”,那么市场就是成果转化的“桥梁”。天津充分发挥自身大市场、广渠道的优势,为天祝白牦牛产品搭建起连接雪山与都市的“云端鹊桥”。围绕天祝所有、东部所需的协作理念,天津帮扶团队推动白牦牛产品全面升级,助力产品成功入选“甘味”知名农产品目录,线上打通电商平台、直播带货渠道,线下对接天津商超、特产门店,构建起“线上+线下”立体化销售网络。

数据见证蜕变的力量——天祝县白牦牛产品销售额一举突破2 亿元!曾经“养在深闺”的雪域特产,如今带着草原的纯净与天津的温度,走进了全国消费者的餐桌。每一笔订单背后,都是津甘协作结出的富民硕果。

“守护一个物种,富裕一方百姓。” 这句简单的承诺,在津甘协作的实践中落地生根。如今的天祝白牦牛,早已不是单纯的“雪域图腾”,它是天津科技与天祝资源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海河儿女与藏族同胞心手相牵的见证,更是乡村振兴路上“输血”与“造血”并重的生动范例。当来自渤海之滨的帮扶力量持续滋养雪域草原,这头纯白的“富民金牛”正迈着稳健的步伐,驮起天祝牧民的幸福生活,照亮着藏区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本文源自天津市蓟州区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的帮扶实践)

出品: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天祝藏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未来电视有限公司


本文地址:http://www.nongyetoutiao.com/xinwen/162.html

温馨提示:创业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编辑声明:农业头条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为作者小农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1074976040@qq.com

快讯

小农

热文

小农
  • 日榜
  • 周榜